康佳集团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度财务报告,揭示了公司面临的重大变革: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计划退出。这份财报显示,康佳集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11.15亿元,与前一年度相比下降了37.73%;更令人瞩目的是,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了32.96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2.31%。
从营收结构分析,康佳集团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收入达到101.37亿元,尽管略有下滑0.67%,但仍占据了总营收的91.20%。相比之下,半导体及存储芯片行业的表现则惨淡许多,营收仅为1.70亿元,同比大幅下滑94.99%,占比也仅为1.53%。
康佳集团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出现了68.56%的同比下滑,资产负债率更是首次突破了90%大关,年内面临着超过20亿元的兑付压力。这些数据无疑为康佳集团的财务状况敲响了警钟。
回顾康佳集团的历史,这家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企业,曾是改革开放后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2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在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的十余年间,康佳集团凭借其在彩电行业的卓越表现,多次夺得市场占有率第一,稳坐行业龙头地位。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彩电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摆脱内卷,康佳集团试图通过涉足房地产市场来寻求新的增长点。然而,这一策略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使康佳在显示前沿技术上的投入不足,错失了两次重要的技术升级机遇。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2015年康佳集团与大股东华侨城之间爆发了一场罕见的“宫斗”事件,导致公司内部管理层的频繁变动,高管变动超过40次,内部人事变动更是超过100次。这一系列动荡无疑对康佳集团的战略执行和业务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康佳集团虽然提出了“科技、产业、园区”战略新蓝图,并围绕半导体、新消费电子和科技园区等产业进行布局,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半导体业务,尽管投入巨大,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华侨城集团自身也面临着多次亏损的困境,正在处置亏损或非核心资产。因此,华侨城集团决定出售康佳集团的股权,以推进央企之间的专业化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康佳集团而言,这次股权变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和机遇。新股东的引入或许能为康佳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方向,帮助其摆脱历史包袱。然而,留给康佳的时间已经不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转型和重生,将是康佳集团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