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世界
产业资讯 宏观经济 企业动态 人物动态 科技数码 数据洞察 AI前沿 行业峰会 热点资讯

iPhone 17 vs iPhone 16 Pro怎么选?性能散热优势显著,相机短板如何权衡?

2025-09-20来源:小AI编辑:瑞雪

苹果2025年秋季新品发布后,iPhone 17系列成为市场焦点。这款被戏称为"牙膏挤爆"的产品,首次将多项Pro机型专属功能下放至数字系列,引发消费者热议。雷科技第一时间入手iPhone 17与iPhone 17 Pro Max,通过深度测试发现,这款新机在多个维度实现了对前代Pro机型的超越。

屏幕表现是iPhone 17最显著的升级点。6.3英寸OLED显示屏不仅支持120Hz ProMotion动态刷新率,更将户外亮度提升至3000nit,较iPhone 16 Pro的2000nit提升50%。实际测试显示,在正午强光下,iPhone 17的屏幕可视性明显优于前代Pro机型。虽然机身厚度增加至7.95mm、重量达177g,但相比iPhone 16 Pro的8.25mm/199g仍保持优势。不过钛金属中框带来的质感差异,仍是数字系列难以弥补的短板。

性能测试环节,A19芯片展现出惊人实力。采用2P4E架构的CPU主频达4.26GHz,在GeekBench 6测试中单核成绩突破3800分,多核成绩突破11000分,均领先iPhone 16 Pro的A18 Pro。GPU方面虽然核心数减少,但通过神经网络加速器优化,3DMark Wild Life Extreme测试成绩提升4%,20轮压力测试稳定性达64%,较前代Pro机型的57%有显著改善。散热系统的优化使得长时间游戏时,机身常见握持区域温度反而比iPhone 16 Pro更低。

影像系统呈现明显分化。iPhone 17采用双摄方案,48MP超广角与广角组合虽支持传感器防抖,但缺失长焦镜头成为硬伤。实拍对比显示,其AI介入更积极,暗部提亮明显但亮部易溢出,色彩偏向暖色调。而iPhone 16 Pro的三摄系统不仅具备120mm长焦,更支持ProRAW、ProRes等专业格式。不过iPhone 17的前置摄像头升级至18MP,配合Center Stage技术可实现前后摄像头同步拍摄,为Vlog创作者提供新选择。

存储配置成为意外亮点。iPhone 17起售版本直接配备256GB存储空间,维持与前代相同定价策略。充电功率的提升配合更大容量电池,使续航表现达到数字系列新高度。但USB 2.0接口的保留,在专业场景中仍显局限。

选购决策呈现清晰脉络:对于非专业用户,iPhone 17以更低价格提供更强性能、更好屏幕和更长续航,性价比优势突出。而摄影发烧友或影视从业者,仍需考虑iPhone 16 Pro的专业影像功能,或直接升级至支持ProRes RAW的iPhone 17 Pro系列。这场数字系列对Pro机型的逆袭,正在改写苹果的产品线竞争格局。

卢伟冰谈小米员工用iPhone:员工自由选择,自己还买了2T版苹果
快科技9月20日消息,在昨晚的直播中,卢伟冰也是回应了小米员工用iPhone的事情。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提到,iPhone17系列“牙膏挤爆了”,他称“iPhone Air很可能重新激活超薄手机这一…

2025-09-20

华为巴黎全球发布会:WATCH GT 6系列领航,多款新品共绘未来生活新图景
全新一代华为WATCH GT 6系列、华为WATCH Ultimate 2、华为WATCHD2闪耀亮相,时尚外观与专业级运动健康监测功能兼具;华为nova 14系列、华为FreeBuds 7i、华为Mate…

2025-09-20

小米空调10年包修升级,与格力服务对垒,消费者或成最终赢家
而且这个10年包修服务涵盖2025年全年以及未来,这意味着今年已经安装的差不多750万台小米空调用户,都不用再担心维修问题了,等于是服务大升级。 而小米推出10年包修服务,看似是售后政策,其实是一场心理战,…

2025-09-20

无问芯穹发布全规模AI效能跃升方案,三大核心产品赋能AI全场景应用
夏立雪指出,当前国内芯片与算力设施种类繁多,形成了多个独立生态,但不同厂商的硬件架构、接口协议差异显著,导致开发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学习不同芯片的使用方法,这严重制约了AI技术的落地效率。 官网显示,目前…

2025-09-20

共促数据中心高质量建设 智赢AI时代
[中国,上海,2025年9月18日] 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主题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5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同期,华为数字能源举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峰会,500多位来自全球数据中心行业的商业领袖、技术专家和生态伙伴共聚一堂,围绕深耕行业智能化,共同探讨数智基础设

2025-09-19

昆仑芯超节点引领国产算力升级,AI基础设施从“可用”到“高效”
当前,AI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比拼全面升级为集群效能与密度之争。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大模型加速产业化落地,如何构建高效、稳定、易运维的AI基础设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巨大挑战, 即使是领先的传统算力集群,其效率与能耗也已逼近极限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