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OpenAI今日宣布达成一项重磅合作,双方计划为OpenAI下一代AI基础架构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用于训练和运行其前沿模型。这一合作不仅涵盖技术部署,还涉及高达100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首阶段投资预计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届时将上线1吉瓦容量的数据中心。
根据协议,英伟达将成为OpenAI AI工厂增长计划的首选战略计算和网络合作伙伴。双方将联合优化模型架构、基础架构软件以及硬件路线图。英伟达CEO黄仁勋透露,10吉瓦的部署规模相当于400万至500万张GPU卡,约等于该公司今年出货总量的两倍。OpenAI联合创始人兼CEO奥尔特曼强调,计算基础设施是未来经济的基石,此次合作将推动AI技术突破并实现大规模应用。
市场对这一合作反应热烈。9月22日美股交易中,英伟达股价一度涨超4%,最终收涨3.9%,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达4.46万亿美元。受此带动,费城半导体指数收涨1.6%,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创下今年第28次和新的收盘历史新高。
合作细节显示,投资将分阶段实施。首期100亿美元资金将在双方就系统收购达成最终协议后注入,后续资金根据GPU部署进度逐步支付。新建的美国智能算力中心将采用英伟达最新Vera Rubin平台,目标直指“超级智能”实现。据黄仁勋此前透露,1吉瓦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在500亿至600亿美元之间,其中约350亿美元用于采购英伟达芯片和系统,这意味着10吉瓦规模可能为英伟达带来3000亿至4000亿美元收入。
此次合作是OpenAI近期获得的系列巨额投资之一。仅在9月10日至11日期间,该公司就先后与甲骨文签署5年3000亿美元云服务合同,与微软达成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并与博通合作推进自研ASIC芯片项目。加上英伟达的1000亿美元投资,OpenAI正快速构建万亿规模的“算力帝国”。
财务数据显示,OpenAI在第二轮融资中已获得软银、微软等机构百亿美元投资,公司估值达5000亿美元。但高额投入也带来巨大压力,预计到2029年,该公司在自有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和设施上的投资将达1150亿美元,较此前估计高出800亿美元。奥尔特曼坦言,公司需同时应对AI研究、产品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挑战。
行业分析师对此合作看法不一。伯恩斯坦分析师Stacy Rasgon指出,这虽有助于OpenAI实现计算目标,但可能加剧“循环投资”的质疑。而Requisite Capital Management执行合伙人Bryn Talkington则认为,资金流转对英伟达极为有利。反垄断律师Andre Barlow警告,这笔交易可能巩固双方在芯片和模型领域的垄断地位,给竞争对手带来更大压力。
在OpenAI与英伟达合作消息公布数小时前,中国AI企业DeepSeek宣布完成模型升级,推出DeepSeek-V3.1-Terminus版本。该模型包含思考和非思考两种模式,上下文长度均达128k,输出长度最高可达64k。使用价格方面,百万tokens输入(缓存命中)0.5元,输出价格达12元。
华为与浙江大学的合作也引发关注。双方在全联接大会2025期间发布国内首个基于升腾千卡算力平台的DeepSeek-R1-Safe基础大模型。该模型在通用能力基准测试中性能损耗控制在1%以内,目前已全面开源。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任奎表示,团队首次实现基于昇腾千卡平台的千亿级参数满血版大模型安全训练。
全球AI算力竞争正日益激烈。国家数据局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32%。但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智算中心平均算力利用率仅为30%。摩尔线程创始人兼CEO张建中透露,当前市场需要超过700万张GPU计算卡来支撑AI技术发展,而未来5年需求还将增长100倍。不过,受国际高端芯片禁运、HBM存储限售和先进工艺制程限制,中国仍存在300万张GPU卡的产能缺口。
据SEMI统计,到2030年全球芯片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可能突破1.3万亿元,AI产业及相关行业价值将达10万亿元人民币。中信建投研报称,华为计划在2026年至2028年间陆续推出昇腾950PR/950DT、昇腾960和昇腾970系列新品,同时发布支持8192张昇腾卡的Atlas 950超节点,预计国内AI算力需求将在9月至10月回暖。